close





多看書可以增長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腦袋,最近看到這本書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覺得很不錯,很想買來看看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朋友推薦我上網路書局買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不止省去交通通勤的時間,還會幫你把書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宅配到家,覺得對朝九晚五的小資族真的很方便,如果你也想買這本書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也可以上網路書局比價看看,或是逛逛其他的書籍也不錯唷!

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

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

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



商品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010033336&RID=C1000302652&lid=book_class_sec_se&actid=WISE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The Meaning of Art

    赫伯特?里德透過定義藝術創作的因素,使我們獲得了欣賞繪畫和雕塑的基礎能力。在他敏銳的文字探討中,重新思量了「美麗」、「和諧」和「圖案」……這些基本用詞的涵義,並分析觀賞藝術作品時所涉及的複雜心理過程。美國藝術雜誌譽其為「最能增進人們藝術見解的簡介」。

    這本書對世界上各種的藝術,做一個精簡的審視,由原始的洞穴描繪到美國現代畫家帕洛克的滴彩畫。這樣的闡述,目的在顯示出藝術史中某些歷代不變的原則和啟發,並且還對一些藝術運動的本質做了某種總結,如哥德式藝術、巴洛克藝術、印象派、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和斑點派。讀者如果能依循著這種漸進性的精確分析前進,必定會發現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在視覺藝術上,極有價值並具有啟發性的指南。

















    • 作者介紹





      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

      二十世紀英國最出色的詩人、作家、藝術評論工作者及哲學家。
      曾任職於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專攻陶器和彩色玻璃;愛丁堡大學藝術系教授,哈佛大學藝術系教授。曾獲里德斯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並於1953年被封為伯爵。著作包括:《詩集》(Collected Poems)、《榮耀的感受》(The Sense of Glory)、《理性和浪漫主義》(Reason and Romanticism)、《藝術和社會》(Art and Society)、《詩和無政府主義》(Poetry and Anarchism)、《圖像和觀念》(Icon and Idea)、《雕塑藝術》(The Art of Sculpture)、《現代繪畫的發展史》(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Painting)等數十本。







    • 譯者介紹



      梁錦鋆

      台大物理系畢業,哈佛大學生物物理博士,舊金山藝術學院碩士許可。曾任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專業人員。開過數次畫展。譯有《第三種文化》,《Consilience——知識大融通》,《科學並未終結》,《量繪形貌——新類型公共藝術》等書。



















    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目錄導覽說明



    • 藝術的意義TheMeaningofArt

      導讀:藝術──理智與想像的喜悅鄭明憲
      譯序:藝術是什麼?梁錦鋆

      I藝術的觀念
      1藝術的定義
      2美感
      3美的定義
      4藝術和美的區別
      5藝術是一種直覺
      6古典規範
      7形式不一的藝術
      8藝術和審美觀
      9造形和表現
      10黃金定律
      11幾何和諧的局限
      12扭曲
      13規律性
      14個人因素
      15規律性的定義
      16造形的定義
      17當我們觀賞一幅畫時,有什麼現象?
      18移情
      19感性
      20造形的必要性
      21內容
      22不具內容的藝術:陶器
      23抽象藝術
      24人文藝術:人像畫
      25心理價值
      26一件藝術作品中的成分
      26a線條
      26b色調
      26c顏色
      26d造形
      27統一感
      28結構因子

      II藝術的演變
      29原始藝術
      30布西曼人的繪畫
      31原始藝術的重要性
      32有機性和幾何性的藝術
      33有機性和幾何性原則的融合
      34藝術和宗教
      35藝術和人文主義
      36農民藝術
      37國家藝術:埃及
      38科普特藝術
      39金字塔
      40埃及雕塑
      40a哥倫布之前的藝術
      41歷史型態的起源
      42中國藝術
      43波斯藝術
      44拜占庭藝術
      44a塞爾特藝術
      45探討基督教藝術的方法
      46物質性和非物質性的影響力
      47教會的影響力
      48哥德式藝術
      49英國的哥德式藝術
      50文藝復興藝術
      51義大利大師們的素描
      52素描的藝術
      53智識性的藝術
      54寫實主義
      55文字上和代表性的寫實主義
      56自然主義
      57魯本斯
      58葛雷柯
      59巴洛克和洛可可藝術
      60巴洛克藝術的定義
      61洛可可藝術的定義
      62洛可可藝術的本質
      63景觀繪畫
      64英國傳統
      65根茲巴羅
      66布雷克
      67泰納
      68藝術和大自然
      69康斯塔伯
      70德拉克洛瓦
      71印象派畫家
      72雷諾瓦
      73塞尚
      74梵谷
      75高更
      76盧梭
      77畢卡索
      78夏卡爾
      79種族因素
      80抒情主義和象徵主義
      80a表現主義和理想主義
      80b表現主義運動
      80c康丁斯基
      80d橋派和藍騎士團體
      81克利
      81a恩斯特
      81b達利
      81c斑點派
      81d現代雕塑
      82亨利.摩爾
      82a芭芭拉.赫普沃斯

      III藝術的價值
      83藝術家的觀點
      84托爾斯泰的觀點
      85托爾斯泰和華茲華斯
      86另一個觀點:馬蒂斯
      87溝通:感覺和瞭解
      88藝術和社會
      89以意志創造造形
      90最終的價值





    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預售屋












    導讀
    藝術——理智與想像的喜悅/鄭明憲


    本書原作者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1893-1968)是著名的英國詩人、哲學家、藝術評論家、史學家及教育學家。他的著作非常豐富,而國內就曾翻譯出版過他著作中涉及藝術教育、藝術史與藝術哲學等領域在內的中譯本。本書雖距原作出版已有七十五年,然而書中所討論的焦點並不因時間的久遠而褪色。里德在書中所指陳的內容與重要的藝術觀念,依然是值得對藝術有興趣的讀者細細地咀嚼他的想法,並且再三地省思這些觀點背後所涉及藝術作品和人類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諸多現象。例如,人類對藝術的理解與期待、藝術的本質與過程、和藝術家、藝術品及觀者間的互動關係與特徵等。

    就書本的標題來看,本書很容易讓人單純地認為是一部談論藝術哲理的著作,或是直覺地誤以為它是一本用字艱深、遣詞深奧的美學書籍。這兩個再普通也不過的反應,卻是在打開書本第一頁起就隨著閱讀而逐漸煙消霧散。起而代之的是,一種像是偶然間遇到多年未見面的老朋友後坐下來促膝長談的感覺。這個感覺一部分是來自於譯者本身在藝術領域上的專業素養,使得一些原本會很生澀難懂及體會模糊的文句,變得平順、通暢與清晰。另外一個因素是,里德以一種深入淺出的態度,用不同於一般教科書的結構方式來論述。

    和其他有關藝術的書籍相比較之下,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小書。然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本書約略可分成三個部分:藝術的觀念、藝術的演變、以及藝術家談藝術。在第一部分中,里德以藝術的造形為主軸,巨細靡遺地分析人類與藝術世界產生關聯的各種現象背後的特徵。他認為一切的藝術觀點、美感經驗與藝術帶給人的感覺,都是建立在這個具體可感知的表現形式上。在里德眼中藝術的造形是複雜的、是感性的更是理性的。它是具體存在於人類與藝術相接觸的感官世界中,也是抽象地存在我們的想像之中。因為它的多樣性與變動性使得藝術的本質變得不可捉摸。但是人類在面對藝術時會以相似於藝術家創作時直覺地、理智地、或是兼而採之地掌握與感應作品。

    為了具體的說明里德心中所認為的,感受到作品的形式進而引發觀賞者直覺地理解才是藝術的真理。他在本書第二部分中以將近四分之三的篇幅,在藝術的發展歷史軌跡上,從史前時代的洞窟藝術,談到二十世紀前半葉的抽象藝術,所談論的藝術種類包含了繪畫、雕刻與建築。在這一部分,讀者也許可以把它當成一部簡要的美術發展史或是人類的視覺風格演變史來讀。對於所有非藝術科系出身的讀者而言,這一部分是簡潔而有系統地認識西方藝術活動的好材料。但是里德並沒有因為牽就讀者,就放棄討論藝術演變過程中複雜的因素與嚴肅的態度,例如社會、經濟與人類活動對藝術行為的期待與影響,進而間接地改變或是形塑藝術的風格與造形。因此,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具備一些藝術世界活動的經驗或是基本知識,仍然是有助於更深入理解里德對藝術的主張。

    對藝術已經有一些體驗或是想法的讀者在閱讀本書時,由第一部分重要概念的討論到第二部分具體藝術事例的引證,是有助於重新檢視自己對藝術世界的整體認識。

    本書的第三部分是最簡短的章節,它是以創作者的角度來解釋藝術的本質,其實就是藝術家論藝術的功能與價值。在當今許多藝術論與藝術評論等書籍中最常看到的寫作方式,就是這種以藝術家的立場來闡述藝術的本質。它背後的一個基本假設是,藝術是創作者意念的具體呈現,或是說藝術的意義在於完整地表達藝術家的意圖。但是里德似乎並不以此一表現為取向的說辭為目的,他仍然在強調形式的功能與地位。例如在引用馬蒂斯的畫家筆記時就明確地指出,創作的媒材所構成的那個具有特殊面貌的藝術國度,就是藝術家以和諧的方式建構成的作品,目的在適度地傳達其意念以使讀者有相同的感受。

    里德在書中最後依然不斷地顯現出,棄作家的意念表達為藝術的中心,而偏向以作品的造型激發觀賞者內心的想像為藝術的真諦。這個想法同時也可以在他之後的一系列著作,如《當今藝術》(Art Now,1933)和《藝術和社會》(Art and Society,1937)中發現。我們可以由里德在本書中對藝術所下的定義認為,藝術是一種對象與感官間相對應的互動關係,也在他另一本重要的藝術教育著作《透過藝術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Art,1943)中作為論述的核心基礎,看出本書在里德的藝術主張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因此,我們似乎可以說,里德所謂的藝術是取決於一個因藝術家的創作活動而賦與作品一種獨特的、和諧的形式,以包容時代及社會的養分、吸引觀賞者進行理智的分析與判斷及直覺的想像。藝術所給予人的美感經驗就是這個兼具理智與想像的喜悅。

















    藝術的定義

    Definition of art


    藝術這個字眼通常總是和具有「造形」或「視覺性」的藝術相連。但是更確切地說,它還應該包括了文藝和音樂。雖然我們在此只探討「造形」藝術,然而各種藝術之間有它們共同的特質。如何對這些共通特質下定義,正是探討藝術的最佳著手點。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首先指出,音樂所具有的特性對所有的藝術都產生了一種啟發性的效果。這種說法被人們不斷地重複,造成了許多的誤解,但卻也表達了一些重要的真理。叔本華想到的是音樂所具有的一些抽象的特質。幾乎只有音樂才容許音樂家直接訴諸於觀眾,而不涉及其他具有實際用途的溝通媒介。建築師必須透過具備功能的建築來表達,詩人必須採用那些屬於日常進退對話中的用詞,而畫家也往往必須以視覺世界中的景象來表達自己。惟獨作曲家可以自由地以他們的意識來進行創作,目標只在取悅大眾。

    然而所有的藝術家都有這個相同的動機,一種取悅的慾望。在最簡單最通俗的狀況下,藝術往往被定義為一種為了創作出取悅性形體的意圖。這些具有取悅性的形體,能滿足我們的美感;而美感只有在感官所產生的各種感受之間,形成了一種統一和諧的感覺時,才得以滿足。

    美感

    The sense of beauty


    任何一種與藝術相關的通論都必須以下述的假設為出發點:人類很自然地就會對訴諸其感官的物體的形狀、表面和實體產生一些反應。其中某些比例上的安排會為我們帶來一種愉悅感;一旦這樣的安排不存在了,就會讓人感到漠然,甚或一種不適或排斥感。這種愉悅的感覺便是美感;它的負面便成了醜惡感。當然,有些人可能對物體的表面特徵沒太大感受。正如有些人是色盲,同樣地有些人也會對物體的形狀、表面和實體盲然無視。然而色盲的人到底相對而言是少數,這使我們相信那些全然無視於形體可見特徵的人,也同樣地稀少。而這些人又往往可能還處於一種未發展完全的狀態。

    美的定義

    Definition of beauty


    目前存在與美感相關的定義至少成打。然而上述我對美感的感官性定義(美感是感官間的一種和諧統一感)是唯獨最為基本的。以這個定義為基礎,我們可以建立起一個極其完備的藝術理論。也許我在此該指出當中一個重要的特性:美感是相對的。換句話說,我們也可以極端地聲稱,藝術並不一定要和美感相連--尤其是指當初由希臘文明創立,而相傳融入歐洲古典傳統中的那些特定的美感而言。我個人偏向於認為美感是一種起伏變化極大的現象,它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呈現的形態極不穩定,變幻莫測。藝術應該包括所有諸如此類的表象。

    對一個有心向學的藝術學生而言,不論他個人的美感定義為何,他所面對的一個考驗,是能不能接受其他人在其他時代中發諸於心的表達方式,並視之為一種藝術表現。對他而言,原始藝術、古典藝術和哥德式藝術應該都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他不該只著重於對這些不同時期所顯現出來的不同藝術美感,做相對性的評估,而應該把重心放在如何分辨各個時期中藝術作品在表達上是真誠還是虛偽上。









    編/譯者:梁錦鋆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320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Herbert Read

      追蹤







    • 譯者:梁錦鋆








    • 出版社:遠流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1/8/16








    • ISBN:9789573268079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

    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

    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

    商品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010033336&RID=C1000302652&lid=book_class_sec_se&actid=WISE

    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評價,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哪裡買,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評比,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推薦2017,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價格,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特賣會,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折扣價,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推薦好書,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好書推薦













    ▲有網友認為台灣社會風氣扼殺了年輕人。(圖/示意圖/翻攝自網路)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台灣升學體制的壓力人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體驗過,但對於成人之後是否還會造成心理陰影,則是看家庭教育是否給予太多的強迫式教育。有網友PO文表示,自己從小的成績幾乎都是96分以上,但仍受到爸媽的責罵處罰,甚至還被菜刀威脅,導致長大後雖然表面上能好好相處,內心卻無法釋懷。「這社會是不是扼殺了年輕人些什麼?」

    原PO在「批踢踢」上表示,過去自己成績雖稱不上名列前茅,但至少都96分以上,但爸媽卻會說 :「為何別人都能98、99分,你卻不行?」接著就是一陣體罰責罵。甚至還曾經因成績不理想遭到父親拿菜刀威脅,但是對外都說孩子是驕傲,實際卻是各種家暴。

    此外也有網友表示,過去求學階段遇過班上的邊緣同學似乎有反社會人格,但經過老師與家長溝通無效,甚至該名同學的家長堅決否認自己小孩需要被輔導,最後也是靠同學們開導才情況好轉。

    這樣的情況不禁讓網友們懷疑,這社會到底壓抑、扼殺了年輕人多少?不論是課業或是品行,台灣學生似乎都活在家長的期待之下,無法跟隨自己的喜好學習,或是大聲發表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鄉民則回應,「其實真的出現象鄭捷這樣的人,不是因為打電動,而是從小就沒有人好好關心這樣的孩子。」「看完之後真感謝我的爸媽沒給我什麼壓力。」「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啦~」



    沒頭期款如何買房













    ▲有網友認為台灣社會風氣扼殺了年輕人。(圖/示意圖/翻攝自網路)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台灣升學體制的壓力人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體驗過,但對於成人之後是否還會造成心理陰影,則是看家庭教育是否給予太多的強迫式教育。有網友PO文表示,自己從小的成績幾乎都是96分以上,但仍受到爸媽的責罵處罰,甚至還被菜刀威脅,導致長大後雖然表面上能好好相處,內心卻無法釋懷。「這社會是不是扼殺了年輕人些什麼?」

    原PO在「批踢踢」上表示,過去自己成績雖稱不上名列前茅,但至少都96分以上,但爸媽卻會說 :「為何別人都能98、99分,你卻不行?」接著就是一陣體罰責罵。甚至還曾經因成績不理想遭到父親拿菜刀威脅,但是對外都說孩子是驕傲,實際卻是各種家暴。

    此外也有網友表示,過去求學階段遇過班上的邊緣同學似乎有反社會人格,但經過老師與家長溝通無效,甚至該名同學的家長堅決否認自己小孩需要被輔導,最後也是靠同學們開導才情況好轉。

    這樣的情況不禁讓網友們懷疑,這社會到底壓抑、扼殺了年輕人多少?不論是小額貸款率利計算課業或是品行,台灣學生似乎都活在家長的期待之下,無法跟隨自己的喜好學習,或是大聲發表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鄉民則回應,「其實真的出現象鄭捷這樣的人,不是因為打電動,而是從小就沒有人好好關心這樣的孩子。」「看完之後真感謝我的爸媽沒給我什麼壓力。」「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啦~」

















    ▲有網友認為台灣社會風氣扼殺了年輕人。(圖/示意圖/翻攝自網路)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台灣升學體制的壓力人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體驗過,但對於成人之後是否還會造成心理陰影,則是看家庭教育是否給予太多的強迫式教育。有網友PO文表示,自己從小的成績幾乎都是96分以上,但仍受到爸媽的責罵處罰,甚至還被菜刀威脅,導致長大後雖然表面上能好好相處,內心卻無法釋懷。「這社會是不是扼殺了年輕人些什麼?」

    原PO在「批踢踢」上表示,過去自己成績雖稱不上名列前茅,但至少都96分以上,但爸媽卻會說 :「為何別人都能98、99分,你卻不行?」接著就是一陣體罰責罵。甚至還曾經因成績不理想遭到父親拿菜刀威脅,但是對外都說孩子是驕傲,實際卻是各種家暴。

    此外也有網友表示,過去求學階段遇過班上的邊緣同學似乎有反社會人格,但經過老師與家長溝通無效,甚至該名同學的家長堅決否認自己小孩需要被輔導,最後也是靠同學們開導才情況好轉。

    這樣的情況不禁讓網友們懷疑,這社會到底壓抑、扼殺了年輕人多少?不論是課業或是品行,台灣學生似乎都活在家長的期待之下,無法跟隨自己的喜好學習,或是大聲發表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鄉民則回應,「其實真的出現象鄭捷這樣的人,不是因為打電動,而是從小就沒有人好好關心這樣的孩子。」「看完之後真感謝我的爸媽沒給我什麼壓力。」「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啦~」




    0C22722E6CFD9F29
arrow
arrow

    蔡佩珊北堤邀菩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